肿瘤靶向治疗精准直击病灶,但伴随而来的皮疹、腹泻、乏力等副作用,却让不少患者苦不堪言。成都海大中医肿瘤医院罗程主任表示:“中医药参与靶向治疗副作用管理,既能减轻不适症状,又能增强效果,实现增效减毒的双重目标。”
罗程主任解释:靶向药物在中医视角下属“攻伐之品”,易损伤脾胃、耗伤气血,引发“药毒”反应。如常见的皮疹多因药毒内蕴、湿热外发;腹泻多为脾胃虚弱、运化失司;乏力则与气血亏虚密切相关。针对不同副作用,中医药辨证可对治:
皮疹瘙痒:
中医以“清热凉血、解毒透疹”为原则,常选用生地、丹皮、白鲜皮等药材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白鲜皮“治一切热毒风,恶风,风疮”,能缓解皮肤红肿瘙痒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。
腹泻不止:
靶向治疗常导致脾胃虚弱,出现腹痛腹泻。此时以“健脾止泻”为核心,重用山药、茯苓、芡实。山药健脾益胃,茯苓利水渗湿,二者搭配可恢复脾胃运化功能,减少排便次数。
神疲乏力:
气血亏虚是乏力的根源。中医通过黄芪、党参、当归等药材补气养血。黄芪被誉为 “补气之长”,与养血的当归配伍,如同为身体注入 “能量剂”,帮助患者恢复体力。
成都海大中医肿瘤医院罗程主任总结指出:临床观察显示,接受中医药干预的患者,靶向治疗副作用发生率降低,其中腹泻、皮疹缓解率尤为明显。更重要的是,患者食欲改善、睡眠质量提升,能更好地耐受后续治疗,间接增强靶向药物的抗瘤效果。
同时,假如您需要帮助,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详细信息,稍后专业人士会联系您:
注意:本文列举出现的所有中药材或方剂只是举例说明,患者朋友不可私自抓药服用,任何治疗方法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,避免自行随意尝试。
注:图片来源为ai生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