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胶质瘤引发的颅内高压,常以剧烈头痛为典型表现,还可能伴随呕吐、视力模糊等症状。成都海大中医肿瘤医院谢琳主任指出:这一问题与“脑窍被阻、气血逆乱”密切相关,通过调治气血、通窍降浊可起到辅助改善作用。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,依赖气血濡养。脑胶质瘤作为有形肿块,会阻碍脑部气血运行,《灵枢・海论》提到“脑为髓之海,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”,而颅内高压正是“痰瘀互结、脑络不通” 的结果 —— 痰浊与瘀血阻滞脑窍,气血无法正常流通,逆而上冲,便引发剧烈头痛,且疼痛多固定不移,与“不通则痛”的理论相符。
谢琳主任指出:这类头痛有明显特征:多为胀痛或刺痛,清晨或活动后加重,常伴有恶心呕吐(中医称为 “胃逆”),这是因为“浊气上逆” 影响了脾胃升降功能;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视物模糊,因“肝开窍于目”,脑部气血不畅牵连肝气,导致目失所养。
谢琳主任强调:中医“救脑”需紧扣“通窍、降浊、调气”三大原则。
首先要避免气血进一步逆乱,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,减少活动,中医认为动则耗气,过度活动会加重气血上冲,加重头痛;保持情绪稳定也很重要,怒则气上,情绪激动易引发颅内压波动,这与疏肝理气的调护理念一致。
在日常调理上,可通过饮食辅助降浊。比如用茯苓、山药煮水饮用,利用其健脾化痰的作用,减少痰浊生成,从源头减轻脑窍阻塞;
谢琳主任郑重提醒: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食物,以防“生热助痰”,加重体内浊邪。对于头痛稍缓的患者,可轻轻按揉太阳穴、风池穴,通过疏通头部经络,暂时缓解气血阻滞,每次按揉不超过 5 分钟,力度以轻微酸胀感为宜。
需警惕危险信号:若头痛突然加剧,伴随喷射状呕吐、意识模糊,或出现一侧肢体无力、言语不清,需立即就医,这可能提示病情变化。
谢琳主任表示:中医调理需建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,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降颅压手段,二者协同更利于改善症状。
从长远来看,预防颅内高压加重需遵循 “扶正祛邪” 思路。成都海大中医肿瘤医院谢琳主任建议,患者日常应保证充足休息,中医认为“静能生阴”,有助于滋养脑髓;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,通过 “健脾养胃” 促进气血生成,为脑部提供充足濡养;同时避免便秘,因“腑气不通”会加重 “浊气上逆”,可适当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,保持肠道通畅。
注意:本文列举出现的所有中药材或方剂只是举例说明,患者朋友不可私自抓药服用,任何治疗方法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,避免自行随意尝试。注:本文配图来自ai生成。